「設計師賴以工作的工具、技術以及商業環境已發生巨大變革,然而我們所面臨的根本問題卻較以往更具人情色彩。」
-Tey Bannerman,麥肯錫設計歐洲區(倫敦)合夥人暨負責人
這種轉變如何改變組織對設計領導者的需求?
Tey:雖然這些轉變各自代表了設計實踐的明顯演變,但它們共享一個共同基礎——有意義的創新源自人類的洞察力,而非僅僅依賴技術能力。隨著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工具逐漸承擔更複雜的設計任務,設計中那些帶有人性特質的要素變得愈發珍貴,例如道德判斷、文化理解、情緒智慧與系統思維。
在能於這四大轉變中取得成功的組織中,驅動力並非僅來自對新技術的運用,而是源於對設計宗旨的根本性重思。他們不再將設計視為一項支援性功能,而是視為能夠塑造產品開發、營運方式與存在價值的戰略能力。

Tey Bannerman 於 2025 年 5 月出席 iF 設計趨勢論壇
設計領導者可以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應對這些變化?
Tey:對於正處於變革階段的設計領導者而言,有三項策略舉措尤為關鍵:
1. 從結果指標轉向影響框架
這意味著設計領導者應致力於建立全新的衡量方式,不僅評估設計所創造的具體產品,也應考量其所促成的長期成果——包括永續價值、倫理成效以及組織能力的養成。
成功的組織會以全方位的框架來衡量設計的貢獻,這類框架能夠反映出設計在策略層面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2. 從引領團隊轉向促進跨組織協作
優秀的設計領導者不僅帶領設計師團隊,更透過將設計與其他領域相互整合,推動整個組織在解決問題的方式上實現轉變。
為發揮這種催化作用,設計領導者必須培養協調能力、非職權影響力與系統思維等新技能。
3. 建立兼顧進度與深度的工作環境
即便在快速的交付週期中,設計領導者仍應為深入探索與品質提升預留空間。
表現卓越的組織通常會將結構化的「創作時間」與敏捷開發方法結合運用,並理解到——保持耐心往往能帶來比持續迭代更高的長期回報。
這些舉措象徵著設計領導力的深層變革:設計領導者的角色,正從管理者、規劃者、執行者與專業人士,轉變為遠見者、構築者、催化者與人本主義者。
能夠在持續變化環境中茁壯成長的組織,其領導者往往懂得接納技術進步與人類智慧之間的張力。他們不將這種矛盾視為問題,而是視為可被轉化為創意動能的對立平衡。
設計的未來將屬於那些深刻理解以下真理的人:卓越的創新,並非僅源自技術本身,而是源於人類洞察、明確的道德觀,以及對創造長遠價值的堅持所共同引導的技術。
Tey Bannerman
麥肯錫設計歐洲區(倫敦)合夥人暨負責人。
身為設計創新者,他擅長運用兼具創新思維與商業價值的設計語言。二十餘年來,他不斷探索人本設計與前沿技術結合所能達到的極限。職業生涯之初,他是一名產品設計師,最終成為全球管理顧問公司 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 的合夥人——這段歷程充分展現了他在提升設計影響力方面的專業實力。
憑藉融合行為科學、道德人工智慧與資料導向設計的獨特方法,他協助組織發揮設計的戰略潛能,推動突破性創新的誕生,並引領更具責任感的人類發展進程。
本中譯文僅供參考,如與原文有異,應以原文為主;更多詳細內容請見原文。
#iF設計趨勢 #居家生活 #無性別化生活方式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