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初涉設計產業,期望創造正面的成果?我們訪問了設計師、教育家兼 iF 設計獎評審 Elisha Tal,探討了保持樂觀、轉變行為的原因,以及適當利用人工智慧的重要性。
Elisha Tal
Elisha Tal 身為產品設計師,同時也是耶路撒冷比撒列藝術與設計學院 (Bezalel 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 的講師。 1990 年代,他曾在美國矽谷就職,後於 2001 年創立設計工作室 I2D。他設計了 Soda Stream 和 Notal Home OCT 等創新產品,後者是首款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眼科診斷設備。同時,他也擔任 iF 設計獎評審。
保持樂觀!
人類大腦結構決定了我們會更關注負面因素,而非正面的面向。每當我們放眼世界,常常會覺得自己注定失敗。但也有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實例證明,如果我們團結合作,就有望有所作為。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各國政府通力合作,科學家與製藥公司以創紀錄的速度研發出新冠疫苗。所有人都轉變了自身的行為。曾經的我們肯定難以想像,不計其數的民眾主動戴上口罩,居家隔離數月之久。
如果我們將同等的心力投入永續發展轉型,或許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想出解決方案。當然,基本框架同樣需要改變,這涉及了食品供應鏈、房屋供暖與製冷方式以及交通運輸。而所有這些都與設計息息相關。
綠色能源
設計促進行為轉變!
我在比撒列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永續設計。幾年前,我關注的重點是減量化、重複使用和再循環。而如今,我們以廣泛的視角審視整個宏觀體系,考慮如何透過改變 「操作方式」 鼓勵公眾轉變行為。以航班上的一次性塑膠製品為例:我的學生Keren Attas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調查,所得到的數據結果令人震驚。光是考慮美國境內航班,每六小時就有六百萬個塑膠杯使用後被丟棄。塑膠杯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其實這方面的整個體係都不如人意。登機之後,乘客的飲食由航空公司全權負責,乘客本身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乘客必須坐在座位上,這對喜歡漫步走動的以色列人來說很不容易。飛機上的食物通常以一次性包裝盛裝。用餐過後,乘客需要面對餐飲垃圾繼續數小時的路程。
為此,Keren 決定重新設計整個系統。首先,每位乘客會拿到可重複使用的便當盒。空服員不再推著餐車送餐,而是鼓勵乘客攜帶便當盒到餐飲區自行選擇心儀的食物。航班採取這種體系後,各方都能從中受益:航空公司能夠節省成本,乘客可以獲得更好的用餐體驗,整體模式也對環境更為友善。
便當盒設計
提升影響力!
在解決永續問題時,關鍵在於要讓工作產生實際影響,同時避免 「漂綠」 現象的發生。這個問題未必宏大,即使是微小的改變,如果被數百萬人接受,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身為設計師,我們應採用不同於科學家的整體性方法。
卡內基美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針對不同形式的節能緊迫性宣傳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小小的設計變化就能產生顯著的影響。透過增加對比元素,例如鄰裡能源消耗情況的比較圖表,設計師就能成功促使民眾轉變自身的行為。
電費
圍繞設計進行敘事!
設計師可以傳達新的故事,從而幫助民眾轉變行為。智慧型手機的變革就是成功案例。史蒂夫賈伯斯針對 iPhone 創造了不同的敘事方式,圍繞著手機講述新穎的故事,以此改變設計以及人民的使用方式。
1999 年發表的 Palm V 是 iPhone 的前身,曾經參與過 Palm V 的設計。但在七年之後,圍繞著 iPhone 講述的故事卻截然不同,而且敘事方式相當巧妙。正是這個故事轉變了數十億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著眼全局!
如果我們觀察材料消耗、人口成長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統計表,就會發現所有數字都呈現指數成長。而我們人類並不擅長想像指數級的成長。
試著想像把一張紙對折 64 次。毋庸置疑,每次對折之後,紙張的厚度都會加倍。我曾向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對折 64 次之後,這張紙會多厚?他們有的猜測是幾厘米,有的則認為應該會更厚,可能達到一米。但正確答案是數千公里,甚至超過了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這時也許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幫助,因為在分析複雜性和宏觀體系方面,神經網路會比人類更擅長。我們的大腦尚未具備這種能力。
本中譯文僅供參考,如與原文有異,應以原文為主;更多詳細內容請見原文。
#永續設計 #設計入門 #iF評委 #綠色能源 #照明研討會 #影響力
相關文章
踏入設計領域:開啟照明設計師的職業生涯
服務設計原則:創造體驗
包裝設計師 Lauren Tutssel 談永續性與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