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設計界的傳奇人物今日迎來了81 歲的生辰,幾乎所有歐洲人都對他的設計作品如數家珍,從 LAMY Pico、Gardena Prunes 到Coupling:Franco Clivio 不僅是設計界的傳奇人物,同時還擔任 iF 設計獎的評委。我們與他展開了交流,探討了靈感與模仿等問題,並向他請教了對年輕設計師的建議。

 

Franco Clivio 於 1963 年至 1967 年就讀於烏爾姆設計學院。學生時期,他就開始為園藝工具製造商 Gardena 進行設計工作。隨後,他又為照明製造商 Erco Lamy 公司工作。他曾在多所大學任教,其中包括蘇黎世設計與藝術學院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nd Kunst in Zurich)。

1989 年至 2017 年間,他曾八次擔任 iF 評委會成員!此次訪談於 2016 年 11 月進行,正值漢堡舉辦的 iF 設計展期間。這是首次獨家發布。

 

專訪 Franco Clivio

 

iF: 您何時首次產生有關設計的思考?
Franco: 我一定很早就開始思考了。作為一名設計師,從小就對設計充滿激情至關重要,即便最初可能未能展露出來。我對事物的運作方式充滿了好奇與迷戀。我常常忙於修理自行車或擺弄電開關。在我十六歲的時候,我的老師帶領全班參觀了一個博物館。他對我們說,你必須要花 15 分鐘的時間來仔細觀察一張圖片才能真正理解它。我還記得自己選擇了一張前方擺有長凳的圖片,因為我不想站太久!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學會瞭如何真正地觀察事物。

iF: 您創作了現代化的經典之作,比如 LAMY Pico 和 Gardena 的可互換系統設計。面對新的任務時,您會採用怎樣的工作方式?您的設計流程是怎樣的?
Franco: 每一次的設計都涉及到不同的任務要求。當我設計 Pico 時,Manfred Lamy 走到我跟前說:「Clivio 先生,請您設計一支風格與我們產品系列相匹配的鋼筆!」僅僅留下這句話後,他便把剩下的事情都交給我了。在我動手繪圖之前,會經歷一個漫長的被動階段,在此期間,我會運用潛意識進行設計。在外面散步的時候,我會一直思考這件事。我問自己:「我的這件創作會呈現出怎樣的形態?」。

 

上圖由左至右:
► 一個現代化的經典設計:Gardena 的樹枝修剪器
著名的 Gardena 修剪器將精巧的設計和高度的功能性相結合:配備經過精密研磨、塗覆不粘塗層的刀片,並結合砧切割原理,讓使用者能夠輕鬆進行精準切割。
► 家庭用品的設計標杆
Clivio 與他的研究夥伴 Dieter Raffler 一起設計了著名的 Gardena 軟管接頭系統,至今仍廣受歡迎。自 1968 年發布至今,該系統依然代表了歐洲標準! >> 閱讀更多信息

 


 

如果有人問我設計 Pico 花了多長時間,我會說 40 年。這支筆裡蘊含了我 40 年作為設計師來積累的所有知識。

—— Franco Clivio

 


 

關於 LAMY Pico 的設計
「設計Pico 這款筆時,我開始思考自己的用筆方式。我經常將筆放在口袋裡隨身攜帶。如果筆太長,就會卡住,取出來也會很麻煩。因此,我決定設計一款小巧的筆。首先,我繪製了草圖,並保持與實際物體尺寸一致的1:1 比例。在繪製一幅幅草圖的過程中,比例逐漸成型。我使用了透明的草圖紙,這與年輕一代在Photoshop 上使用圖層有些相似。經過大約五次草圖的構思,整個過程就在我腦中變得清晰了。」

 

iF: 您一般從哪裡獲得靈感?
Franco:
 自從我有口袋以來,我就一直在收集東西。我總共有 1,000 多件物品,其中大部分來自跳蚤市場或二手商店。烏爾姆設計學院博物館舉辦的無名設計展覽中展示了其中的一些物品。我對這些物品的功能很感興趣:展覽中展示了我收藏的 15 把刀,每一把刀都有不同的打開方式!如果您思考一下瑞士軍刀的打開方式,就會發現它並不完美:您可能會在試圖打開它時弄斷指甲。但是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Pico 其實是一個複製品 ——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我對跳蚤市場上某個物品重新設計的結果。當我在考慮為 Lamy 設計哪種鋼筆時,我想起我已經有了一個模型。我只需要找到自己把它放在哪裡就行了 [笑]。

 


 

自從我有口袋以來,我就一直在收集東西。

—— Franco Clivio

 


 

發現、收集、識別和設計

 

上圖由左至右:
►「無名設計」展覽於去年五月在烏爾姆設計學院舉行,旨在向這位設計傳奇人物致敬。 Clivio 收集了約 1,000 個日常使用的小物件,並在展覽中進行了展示。
► 這些物品的共同特徵在於它們都擁有巧妙的設計和功能,都基於特定的創意和構造理念而設計。
► 只有極少數物品的發明者或設計者為人所知。這些物品屬於無名的日常設計,沒有被納入官方的設計文化。

 

 

設計傳奇人物在 iF 相聚

2009 年,iF「施塔恩貝格對話」活動在巴伐利亞州施塔恩貝格湖絕美的風景中拉開帷幕。在那裡,我們迎來了一群非常特別的人,共同探討「設計對氣候的影響」這一議題。 (圖片:Franco Clivio 和 Kurt Weidemann 在施塔恩貝格交流會上)。

 

iF: 您曾就讀於傳奇的烏爾姆設計學院。這是一段怎樣的體驗?
Franco: 我的一位老師告訴我,烏爾姆有一所設計學院。我收到了一本寄來的目錄,從我翻閱的那一刻起,感覺好像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目錄中展示了由烏爾姆學生和教職員設計的作品。除了我不感興趣的家具,裡面還有手動鑽、汽車、漢堡地鐵(由 Hans Gugelot 設計)。於是我便申請了烏爾姆大學。儘管我沒什麼資質,他們還是接納了我。對我來說,這就像一個奇蹟。
烏爾姆設計學院的特別之處在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緊密聯繫。通常在大學裡,你會碰到一個教授負責一個學期或兩個學期的教學,然後你們就此分別。不會再見面。然而,50 多年來,我仍與我在烏爾姆的兩位老師,Tomas Maldonado 和 Gui Bonsiepe 保持聯繫。烏爾姆塑就了我的現有生活。

 

iF: 您對年輕設計師有什麼建議嗎?
Franco: 不要停滯不前,要不斷發展。專注於你的職業生涯,盡量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思考設計上,即使在你的空閒時間。你不可能一邊做設計,一邊備賽參加奧運會。要保持好奇心!如果可能的話,要堅持己見,不要追逐每一個潮流。流行趨勢瞬息萬變,你永遠都追不上。
上世紀 80 年代,當我在大學任教時,我會帶學生去二手商店,告訴他們尋找一件設計精良且價格低於 2 瑞士法郎的物品,以及一件設計不佳的物品。他們會找到一些物品,比如一隻由一塊木頭做成的衣夾,和一隻由塑料製成的衣夾(由三塊塑料片和中間的彈簧組成)。

 

 

本中譯文僅供參考,如與原文有異,應以原文為主;更多詳細內容請見原文

#iF設計 #iF評委 #Lamy #烏爾姆設計學院 #Erco #設計大師

相關文章
Charles Eames 誕辰紀念!八款彰顯 Eames(與 Rays)創意才華的標誌性設計!
專訪德國設計界泰斗 Dieter Rams,雙方就 Otl Aicher 與百靈(Braun)公司展開暢談
包浩斯指標設計 —— 工業設計先驅 Wilhelm Wagenfeld 與 iF 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