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鐵鏽地帶」40 年歷史的理念,能否在滿足工人訴求的同時推動歐洲經濟實現轉型?

 

首先,友情提示:如果你不在德國工作,也不會說德語,對「新工作」(New Work) 一詞聞所未聞亦在情理之中。雖然這一術語起源於密歇根州的一家汽車廠,但在英語世界,「新工作」及其背後的理念卻鮮少得到研究。儘管「新工作」聽起來格外新穎,但其指導原則可能並不令人陌生。

這些原則通常歸納為「新工作方式」,意味著未來的工作會更加靈活,不局限於時間與空間。根據「新工作」願景,組織內不同層級的員工能夠更多地參與決策過程,而每個個體將同時承擔更大的責任。

未來工作的目標與意義還有些神秘之處:有些情況下,員工需要自主尋求工作目標,有時則需要公司將社會或環境價值納入經營方式與使命,以此探尋意義。

 


 

「未來的工作會更加靈活」

 


圖片:弗林特市,密歇根州。

密歇根州弗林特市 (Flint) 與德國沃爾夫斯堡市 (Wolfsburg) 相距 6000 多公里,卻因核心經濟產業而緊密相連。兩座城市均為汽車城,當地居民主要從事汽車行業。通用汽車與大眾汽車總部分別坐落於兩城,規模均為各自市場之最。

弗林特市和沃爾夫斯堡面臨巨大的挑戰,整個行業、勞動力及供應企業都因此深受威脅。作為「新工作之父」,弗里喬夫 · 伯格曼 (Frithjof Bergmann) 曾如此描述 20 世紀 80 年代初的弗林特市危機:

 

「弗林特市一半的人將會失業,而另一半會陷入無休止的加班中。」

弗里喬夫 · 伯格曼,「新工作」理念之父

 

他為此提出瞭如下解決方案:將工作時間縮減一半。如此一來,在職員工人數將增加一倍。他們可以利用剩餘時間鑽研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為自己而工作。當時,他的想法無人問津,直到 21 世紀初才在德國引起重視。

 

什麼是「新工作」?

 

根據德國趨勢研究機構 Zukunftsinstitut,「新工作」是定義未來社會、工作和生活的十一大趨勢之一。 「新工作」是數位化、全球化和人工智能所催發的結構性變化。這種轉變讓企業與員工有機會重新深入思考工作的方式、地點和時間,以及工作的組織方式。

為何要重新思考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答案不言自明:隨著工作與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二者愈發難以區分,從事過去那種「正常」職業的人越來越少。

一方面,企業發現技術型人才趨於短缺;另一方面,千禧世代與 Z 世代的年輕人深知,父輩所經歷的繁榮時代早已過去,重現昔日經濟持續增長的承諾無異於空頭支票,他們越來越傾向於尋求富有意義、價值驅動力高、對環境與社會有益的工作。

德國企業已切實體會到人才瓶頸之痛,受制於人口負增長模式(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這種趨勢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演愈烈。

自由與靈活

居家辦公,時間靈活
創造容錯空間
不論經驗資歷,友好溝通協作

職責

發展自我組織模式
創建個人與集體的預算所有權
提供財務參與模型

目標

員工從事真正想做的工作
決策過程注重永續性
為所在區域帶來積極影響

 

為什麼是「新工作」?為什麼是現在?

 

受數位化發展及氣候中性需求驅動,德國與歐洲正在經歷一場根本性變革。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首次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概念,而此次革命的標誌性特徵便是網絡、數位化、人工智能以及 3D 列印。

企業精簡組織架構以增強競爭力的同時,員工也在思索自己喜歡的工作方式與地點,尋找工作對自己生活的意義。

 

新冠疫情是「新工作」變革的催化劑

 

曾經專屬於少數者的工作形式,如今愈發大眾化。 「新工作」的核心概念是居家辦公、遠距辦公、工作共享以及聯合辦公。 「目標」同樣不容忽視,它為工作賦予更深遠的意義。

德國弗勞恩霍夫工業工程研究院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AO) 對新冠疫情期間的工作以及企業應對「新常態」的方式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德國企業正在「大規模嘗試數位化工作與合作」。

約 61% 的受訪者表示,大部分員工能夠在國內進行遠距辦公,而疫情爆發前該比例僅為 17%。還有 2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可能會在未來三年內實施遠距辦公策略。

調查結果顯示,德國大部分上班族已經或即將開始居家辦公。這與德國主流的辦公文化相去甚遠,或對工作方式與組織架構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改變城市辦公空間等其他因素。

這些理念落地成型後將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 此類表述未免不夠深刻。混合辦公與遠距辦公能夠從擁擠的城市中釋放出大量房地產資源。靈活的時間安排將會緩解高峰時段城市公交與地鐵的巨大壓力,更容易兼顧工作與生活。

目標導向型企業可能會傾向於設計、生產和銷售更具永續性與前瞻性的產品與服務,從而造福社會,積極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共享辦公空間

 

這對設計師而言意味著什麼?

 

對如今大多數設計師來說,混合辦公並非新概念。設計工作室通常與偏遠城市的客戶合作,而製造設施與材料生產基地往往位於成本最低廉的地方。

隨著城市環境的變化,以前的辦公空間將改作他用,而這將吸引相關市場的設計師投入其中。好奇心旺盛的旁觀者不禁拋出一連串問題:我們如何將閒置的辦公室改造成西歐的難民安置所?是否有辦法利用這些空間進行小型自動化生產?

對設計師來說,「新工作」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人們必須重新考慮以人為本、包容性強的工作方式與組織架構。居家辦公也會帶來巨大挑戰,需要用到從室內設計到數字平台的綜合解決方案。

最後,轉變也需考慮到大量的利益相關者以及潛在不良後果,並據此悉心設計。

而這正是設計師當仁不讓的職責。

 

 

本中譯文僅供參考,如與原文有異,應以原文為主;更多詳細內容請見原文。 

#歐洲 #工作型態 #遠距辦公 #後疫情時代 #異地辦公 #新工作

相關文章
擴增實境:當設計改變我們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方式時,會發生什麼? | Paulina Porten 專訪
打造可激發創意的高效家庭辦公室